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
蔬菜是維持人民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近年來,由于蔬菜生產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貢獻,由于蔬菜能保持農產品國際貿易上的平衡,蔬菜行業還能增加城鄉人民就業崗位,所以我國蔬菜生產在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中一直是個熱點。蔬菜生產的面積、產量及產值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位列第二。蔬菜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支柱產業。
但是,隨著蔬菜商品性生產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多年來蔬菜產業化生產的迅速發展,蔬菜生產過程中往往會造成日益加重的生態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 。在人們保健意識日益強化的發展要求下,對于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的食品即綠色食品的需求越發緊迫。因此,綠色蔬菜的生產及食用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綠色蔬菜 問題 對策
綠色蔬菜是綠色食品的一種,指蔬菜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后殘留在蔬菜里的農藥殘留物指標低于國家或國際規定的標準。
一、發展綠色蔬菜的必要性
我國是蔬菜生產大國,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蔬菜生產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為發展農村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但是這種以粗放式經營為主要模式的高產,是以生態環境作為代價的。生產者大量施入化學肥料,過多的氮被施入土壤,一方面隨著水向下淋溶,使地下水中硝酸鹽的含量提高,另一方面使蔬菜植株體內硝酸鹽大量積累。而人類攝人體內的硝酸鹽約80%來自蔬菜。長期食用硝酸鹽超標的蔬菜,易導致硝酸鹽受微生物的作用在人體內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以生成亞硝胺,這是一類致癌性很強的有機化合物,同時,亞硝酸鹽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使之失去運輸氧功能即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所以,人們迫切要求發展綠色蔬菜。
發展綠色蔬菜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全球蔬菜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蔬菜自給率持續下降,綠色蔬菜大部分依賴進口。我國蔬菜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0%,而出口量僅為世界貿易的9%。如果將我國出口量同比例提高到40%,就可以增加出口量l 000多萬噸。要提高我國蔬菜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綠色蔬菜的生產是最佳途徑,尤其在我國加入WTO后,機遇與挑戰并存。國外的農產品以優質、無污染的營養型產品進軍中國蔬菜市場,我國的蔬菜生產不提高質量,單純追求產量,勢必會被淘汰??梢?,經濟發展也在呼喚發展綠色蔬菜。
我國綠色蔬菜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種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地僅僅是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基地,我國現在的蔬菜消費還不是以綠色蔬菜占主導地位,幾千年來的觀念和體制制約著綠色蔬菜發展的步伐。
二、我國綠色蔬菜發展前景
我國是世界四大果蔬生產基地之一也是蔬菜消費的第一大國,發展綠色蔬菜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國內市場。一方面,隨著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綠色蔬菜的呼聲越來越高,在目前許多地區蔬菜總產量新趨飽和的形勢下,以質取勝無疑是蔬菜業再上新臺階的出路。我國已具有發展綠色蔬菜的很多有利條件,在我國適度規模地發展綠色農業、開發綠色蔬菜產品是切實可行的。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存在著蔬菜產品需求量增加與弱化蔬菜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綠色蔬菜,增加蔬菜出口,為使我國進一步成為蔬菜貿易強國提供了機會,也為我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我國的綠色蔬菜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民素質問題
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他們很難掌握新的科學知識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操作過程中很難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尤其是要求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這樣會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大部分農民會選擇放棄生產綠色蔬菜,而選擇繼續使用大量農藥和化肥,以期達到最大的利潤。因此,我國的綠色蔬菜一直沒能在全國得到長足發展,一直停留在一些示范園里種植、研究。
2、技術問題
生產綠色蔬菜并非禁用農藥和化學肥料,關鍵是要科學合理施用。在使用農藥時要防治和控制相結合,力求既能防治病蟲害,又能控制蔬菜上的農藥殘留量不超標。大多數蔬菜都是喜硝態氮作物,土壤硝態氮含量過少會影響生長。為了保持土壤中硝態氮的適宜含量,采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施肥方式最佳。然而,現在綠色蔬菜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土壤肥力問題、環境污染控制問題等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先進的技術。
3、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銜接問題
綠色蔬菜生產是各部門協作的產業。隨著我國蔬菜產量的節節攀升,相應的加工、貯藏、保鮮、運輸等能力卻很落后,每年的損失高達蔬菜總產量的30%。管理部門忙于前期考察與審批工作,對生產過程及后期跟蹤檢查監督工作不力,使綠色蔬菜與標準的綠色蔬菜產生差距。
消費者對于鑒別綠色蔬菜知識的缺乏,也顯露出綠色概念的宣傳還不到位。 4、補償問題
生產綠色蔬菜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勞動力,化肥的減量和限量也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因此,綠色蔬菜的價位會高于普通蔬菜很多。但是,缺乏辨別能力的消費者很難接受這種高價位的綠色蔬菜。這樣就會造成農民更大的損失,更多的農民不敢生產綠色蔬菜,出現“投的越多,損失也越多”的惡性循環。那么這些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呢?目前來看,還是得農民自己來承擔,綠色蔬菜的發展也因為補償問題而發展停滯。
5、政府問題
雖然近幾年來政府在涉農政策上有了大量的惠農政策,但是,在農村基層的技術指導等技術上的支持還遠遠不夠,我國擁有數量巨大的農村人口,但技術人員的數量完全不成比例,技術人員下鄉做的遠不如政策上說的那么好,只是極少數的農民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技術支持。所以,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綠色蔬菜的發展一直沒有推向農村,推向農民。
四、發展綠色蔬菜的對策: 1、增加人才培養的投入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競爭無處不在,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智力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競爭。綠色蔬菜生產過程中同樣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他們能根據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哦部分人員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創建綠色蔬菜生產模式及指導不同農民生產和經營綠色蔬菜。同時要加快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步伐,利用現有的示范基地,加快技術的轉化,改變農民的生產觀念,促進綠色蔬菜生產的發展。農民作為直接參與者,對其培訓能直接地使科學成果與生產實踐結合在一起。所以,政府加大對技術人員培養的投入才是當務之急。
2、普及農村信息技術,提高農民素質
政府投入培養出更多的技術人才。而這些技術人員必須走進農村,走進農民,把先進的生產發展綠色蔬菜的技術推廣開來,指導農民種植、管理技術。比如無土栽培,施用有機肥,運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等能夠提高蔬菜品質的技術。
農村作為信息不發達的地區,農民更沒有機會運用信息技術來改善自己的技術。所以,應該普及農村信息服務站,增加農民使用網絡信息查詢的場所,使農民可以了解更多外面的先進農業技術,進而提高農民本身的素質。
3、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控制標準,發揮政府監督檢測職能